“赛博温峥嵘”正在泛滥,谁在透支消费者的网购信任

时间:2025-11-03 11:59:06阅读:0
第1张图片
1/3
“赛博温峥嵘”正在泛滥,谁在透支消费者的网购信任第1张图片
第2张图片
2/3
“赛博温峥嵘”正在泛滥,谁在透支消费者的网购信任第2张图片
第3张图片
3/3
“赛博温峥嵘”正在泛滥,谁在透支消费者的网购信任第3张图片

11月2日,有网友发现演员温峥嵘同时“现身”在三个不同直播间,且还穿着不一样的服装,推广不一样的产品,这一情况很快引发热议。温峥嵘又没有影分身之术,今年四月她就发视频澄清过自己仅在抖音官方认证账号进行直播,没有授权其他平台,那么事实显而易见了,这三个不同的直播间或者是使用了录屏抠图,或者是用AI换脸伪造技术,合成了虚假直播内容,偏巧开播的时间差不多,正好被网友刷到。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调查:欺骗性很高的“赛博温峥嵘”正在泛滥

记者注意到,有类似操作的恐怕不是只有这三个直播间,互联网上俨然出现了一支“赛博温峥嵘”大军。记者在搜索温峥嵘相关内容时候,短短十来分钟时间内刷到了四个温峥嵘推荐的不同品牌产品的视频,但令人大为迷惑的是,明明是不一样的品牌产品,但话术却是同一套。视频里的“温峥嵘”非常有诚意的表示:“它就是好用啊,我很爱我很爱。”接着画面切到产品,“温峥嵘”的声音继续讲解这个产品的亮点,多个不同品牌的产品广告都是类似的叙事逻辑,温峥嵘说:“它就是好用”的画面也是一样的,这显然是温峥嵘此前某场直播的切片,然而在这一画面之后讲解的产品不同,但声音却又是一样的,给人一种这是温峥嵘在讲解推荐产品的感觉,有网友疑惑提问:“温峥嵘带货就一套话术的吗?太敷衍人了吧。”另一个网友回复:“我觉得是AI的吧,口型都对不上,好多都是她直播间聊天的切片。”

多个这类广告并没有任何AI生成标注,很难分辨出这是盗播直播切片还是AI合成了温峥嵘的声音又或是使用了类似的人类声音达到偷梁换柱的效果,但也有部分商家在视频右下角打上了AI生成的水印,某商家的面膜推广视频同样有“它就是好用啊,我很爱我很爱。”的直播切片画面,随后切入产品亮点介绍,但其中有一段“温峥嵘展示产品效果”的画面右下角可以看到“剪映AI”的水印,但因为被右边交互栏遮挡,不仔细观察很难注意到。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还有的商家的广告在AI合成上更加离谱,刘涛、张柏芝、舒淇、戚薇等一众知名女明星为温峥嵘宣传的某品牌面膜站台,视频里的戚薇说:“对不起温峥嵘我给你道歉”,刘涛说:“我很感谢温峥嵘给我推荐了xx面膜,我能有这样一个福气。”虽然声音听起来非常像本人,但是口型的确很明显对不上,这个广告视频内容已经被不少人打假,有戚薇的粉丝指出戚薇视频片段是她出席某品牌婚纱活动的现场内容,和面膜毫无关系。

有粉丝“一天举报18个”

滥用AI打虚假广告正在透支消费者的信任

今年4月1日,温峥嵘发视频打假,明确的表示自己只有一个账号直播,她和团队也注意到了有很多账号冒充她开直播、打广告,她也支持粉丝看到了盗播的直播间进行举报。有一名温峥嵘的粉丝在五月时表示,自己在一天之内一连举报了18个伪造温峥嵘的直播间,“根本举报不过来啊,举报一个又新增一个。”大半年时间过去了,仍旧有商家盗用温峥嵘过往的直播素材,用录播抠图或者AI换脸等方式合成虚假直播内容。

/strip/ignore-error/1|imageslim"/>


不管是盗播还是用AI合成,对温峥嵘本人来说,这是对她肖像权、声音权的侵犯毋庸置疑,这一行为还可能误导公众对其商业合作范围的认知,损害专业形象,但AI技术可快速批量生成侵权内容,一些商家还通过相当隐蔽的手段逃脱监管,艺人要取证、维权需投入大量资源,成本高昂,困难重重。

对消费者来说,商家通过AI合成技术将温峥嵘的过往录播片段抠图嵌入不同直播间,模拟实时互动,消费者误以为在与真人主播交流,甚至基于对明星的喜爱和信任下单支持。更严重的是,非官方直播间销售的商品可能存在假货风险,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AI直播间未明确标识技术合成属性,消费者难以追溯责任主体。即使发现受骗,也需面对商家推诿、平台追责困难等问题,维权效率低下。

从长期来看,在带货直播间和广告短视频中滥用AI深度伪造技术,是对营商环境的破坏,AI仿冒行为可能导致消费者对"明星直播"产生普遍怀疑,削弱对正规品牌的信任,消费者可能形成“狼来了”效应,即便是正规做广告做直播的商家,也要被怀疑是不是假的,以牺牲"真实"为代价的品牌推广,本质是透支社会信任。当消费者对宣传真实性失去信心,整个电商生态将陷入信任危机,抑制数字消费潜力,若对直播、广告营销领域的AI合成技术不加以约束,最终将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今年9月1日起,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制定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开始施行,要求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都要“亮明身份”,即添加标识以明确其来源和真实性。在新规推进的过程中,钻漏子的商家肯定还存在,各种五花八门试图绕开监管的“技巧”一定也还会有,但也相信在监管部门、平台等多方面的合力下,“温峥嵘”的影分身们能越来越少,让直播电商回归到诚信做生意的本分上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评论

  • 评论加载中...